月夜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6 15:38:26
月夜教学设计

月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

月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诗人,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孤篇横绝,竟成大家”,闻一多先生把这首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知道这个人是谁?这首诗又是哪首诗吗?(初、盛唐之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致吧。

  二、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三、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题目中融合的五种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读。

(明确:开头十句。)

(2)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

(明确: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致给人的感觉是:空灵、清幽、纯净、博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

(1)师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诗句起止,并齐读。

(2)齐读第二层中间六句,从“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3)作者对宇宙人生有着怎样的思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学生重点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确:在诗人看来,人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无尽,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总是相像的。于是引起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恒的,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日月共存。所以,张若虚在这里,面对明月与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暂,也有所感慨。但和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相比,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比,却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流露出了热爱人生的积极豁达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师导: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作者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学生自由朗诵剩余的二十句。

(2)学生朗诵。

(3)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先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再分写思妇怀远、和游子思归的情绪。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第二层,写思妇怀远。作者是如何写思妇的无限悲苦的?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还拂来。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由此我们自然想到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层,写游子想家。全体男学生诵读。

(5)男生诵读。

(6)最后这几句诗写闲潭落花,写春光欲尽,写江潭落月,除了表现春天将尽,一天将尽的意思之外,你还读出什么隐含的意思?

(明确:人生如此短暂,青春如此美丽,可思妇和游子就在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将逝,真是令人感伤之至。)

(7)引导学生分析“尽”、“复”、“沉沉”、“无限路”“摇”等字词。

(明确:人有情而江水绝情,江水滔滔向东 ……此处隐藏5657个字……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第三次上课,我们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整堂课的主题。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读,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在课外延伸了多少,而应该在美品课文。

三、三改:美品美文,突出课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 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美还指落月藏海雾, 月落妆台,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读落月摇青满江树,那月光之情, 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

4.品佳句。

最后探讨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自由,不受约束,大胆想象、联想,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维、分享阅读成果。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赋予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总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 赏诗歌。

月夜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脱谱演唱《萤火虫》。

2、认识下滑音,能正确地运用于演唱之中。

教学设想:

《萤火虫》这堂课我将知识技能学习与音乐审美结合在一起,强调音乐教学的审美性,即不光唱会歌曲,而且能达到边演边唱的、审美表现效果。因此这堂课的目的是能用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脱谱演唱《萤火虫》。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萤火虫》,在歌曲中唱准下滑音。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唱准下滑音。

2、感受歌曲的意境,能脱谱背唱歌曲并表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一﹑课前听音乐进教室(播放《萤火虫》的伴奏)

师:同学们,听完这段音乐,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活泼的)

二﹑听音乐律动(再次播放《萤火虫》的伴奏)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聆听音乐,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动起来!

三﹑交流

师:同学们,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欢快,活泼……新课教学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唱首歌给你们听吧!

师:谢谢大家!老师唱的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啊?

生:萤火虫

师:对了,是萤火虫!萤火虫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它都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生:……(我们来为这些同学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师:萤火虫是一种发光甲虫,它能在夜间发光。人们可以在90米外看到这些荧光。每年夏季萤火虫是最活跃的时候。它们多生活在灌木丛或草地中。

(过渡语)

师:萤火虫和别的昆虫不一样,它用荧光装扮着夏夜,使夏天的夜晚更加美丽。因此作曲家为萤火虫写了很多很好听的歌曲。譬如下面这一首。

二﹑听一听,说一说

1、师弹琴范唱(师带表情,稍夸张地自弹自唱)

2、交流提问

师:、大家对这段旋律熟悉吗?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生:……(视情况而定,可再范唱一遍)

三﹑学一学,唱一唱(cai出示《萤火虫》的整歌谱)

1。旋律学习

a、初听

师:请同学们看歌谱。现在老师弹琴,请你们一边用“啦”在心里哼唱旋律,一边拿出右手划拍。(师弹琴)

师:你们觉得哪里最难唱?请说说看

生:……

b、复听

师:老师再弹一遍,请同学们注意自己难以解决的地方,看能否通过这一遍,自己把难题解决掉!(师带动作,稍夸张的第二次弹奏)

c、师生共同解决难点(突破“音乐知识”难点――下滑音记号)

师:歌曲的旋律中,有个特别的记号,你们发现了吗?

生:……

(音乐小博士、———、下滑音记号:记在音符的右边,如“5、”,表示该音要向下滑唱、(奏),有时也用“、”标记。)

师:现在老师要演唱两句,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一句使歌曲更有趣味!(师表演唱)

生:……

师:歌曲中一共有几处运用了下滑音?

生:三处

师:下面让我们把这三句唱一唱,体会一下萤火虫从空中滑落的感觉

(第一句和第二句老师带表情和动作范唱,第三句让学生自己找感觉唱)

d、生随琴划拍视唱全曲

2、歌词及表演学习

a、加入歌词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要是把歌词全部加进去,不知道大家唱得怎么样?我们来尝试一下好吗?(师弹琴,学生自唱)

(有必要可加唱一遍,师指挥,生跟伴奏唱)

b、脱谱唱

师:想不到同学们的接受能力这么快,一首歌才学了几遍就唱得这么好了!所以老师想加大难度,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脱谱背唱歌曲怎么样?

师:

演、唱一﹑师生律动二﹑请同学们以集体﹑分组或个人的方式上台脱谱演唱《萤火虫》

课堂小结

师:活泼欢快的《萤火虫》,让我们仿佛置身美丽而欢快的夜晚。谢谢你们和萤火虫们带给了我愉快的心情!下课!谢谢大家!

《月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