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时间:2025-08-30 00:35:10
青铜葵花读后感10篇

青铜葵花读后感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1

我看过不少曹文轩的小说,凭我个人认为《青铜葵花》是当中最好的一本。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实,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这段是我摘抄的后记中的,对于大作家的文字,我无从评论,但从心底认为,这一段话最能表达出《青铜葵花》的中心思想。

在《青铜葵花》中,全书洋溢着一种大爱和人性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例如尊长敬老,团结友好,互帮互助,光明磊落等。

全书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青铜和女孩葵花在一个特别的机缘下成为了兄妹,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可在女孩12岁那年,命运玩弄似的把她唤回了城市,男孩从此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整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的第四节。学校要组织拍照,葵花知道家晨的经济情况不好,就瞒着家里没有拍照。

其实很难想像,一个七岁的女孩子能够如此这般懂事,实在令我们惊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没错。葵花不仅懂事,还知道心疼父母。就在老师宣布要拍照的那天晚上,葵花怕父母内疚,只字不提,相反,她反而内疚不已,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

试问,当今社会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如此?不仅不心疼父母,还不时向父母发牢骚,要不就摔盆打碗,要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就会体现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精神。甚至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买毫无用途的电子产品,名牌服装,或是拿来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亦或是请客,不是胖子硬打肿脸充胖子,殊不知,在这样一番经过后,受害最大的是自己。扪心自问,我们真应该向年幼的葵花学习,学习她对父母的体谅,学习她对家庭的理解,学习她对社会的感激。

这节在葵花上大笔渲染了一下,对葵花的家人用墨虽不多,可也能看出,葵花家人对葵花的疼爱,他们从心底共同发出这样一个呼唤:家庭不好,已经够让葵花委屈了,不能让葵花因为家境而丧失一些原来该拥有的快乐。

学会感恩吧,虽然我们和葵花的感恩无法相比,但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比我小的人们面前,在道德面前,比别人矮一大截。

青铜葵花读后感2

当我读完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后,我胸中泛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息,心中感慨万千。

这本书讲述了善良勇敢的农村男孩青铜和他的家人与城市女孩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当葵花来到大麦地后不久,他的爸爸就不幸溺死了。葵花的爸爸生前最喜欢葵花那向阳的、追随希望的精神,又觉得用青铜打造葵花更能显示出葵花的朝气磅礴,于是打造了许多青铜做的葵花。爸爸死后,葵花只能望着那闪烁着古铜色光芒的青铜葵花发呆,等待大麦地居民的收养。而青铜一家虽然十分贫苦,但还是收养了三岁丧母,七岁丧父的葵花,哑巴青铜爱妹妹胜过爱自己,当全家人为葵花筹集学费时,青铜冒着严寒卖出了101双芦花鞋,那最后一双还是自己脚上的,只为多赚一点儿钱,供葵花上学。而他自己呢,却从未踏进过学堂一步。我永远忘不了,他在雪地里那双冻红了、划破了的小脚;忘不了当他发现妹妹借着月光艰难的写作业,上舞台没有银项链时,他想尽办法给她做南瓜花灯、冰凌项链;忘不了在水灾、蝗灾、寒冷、饥饿的迫胁下青铜一家他们那坚强的笑脸;忘不了葵花离开大麦地时,那里的居民的依依不舍和青铜母亲的善意谎言;更忘不了葵花回城后青铜用心灵的声音喊出的那一声发音并不准确却震撼人心的“葵花”……

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青铜一家与大麦地里的居民互相帮助,不求回报,在一件件小事上显现出他们高尚的品德。而我们呢,现在大多数家庭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特别是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我们是否忽略了还有人过着贫苦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去多多帮助那些过着贫苦日子的人呢?让我们像青铜那样献出世界上最美好、最能打动人心的人间亲情与祝福。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心,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我们的一份真心、一份努力,而在你付出爱心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小小的回馈:一个鸡蛋,一筐橘子,甚至一把瓜子……这些都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回馈,却尽显人间真情。

也许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心中的那一尊青铜葵花将会闪耀出古铜色的光芒……

青铜葵花读后感3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只喜欢幸福和快乐,经受不了风雨和苦难,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青铜葵花》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第一眼看,便知道与其它的书与众不同。

《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名叫葵花的女孩跟随爸爸来到了乡下生活。天真善良的葵花,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却又善良的男孩儿青铜。两个开朗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可造化弄人,葵花的爸爸不幸溺水而亡,葵花从此变成了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他们对待葵花,就像对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就这样一家人度过了艰苦而又快乐的日子:青铜为了维持生计,独自去卖卢花叶鞋,把鼻子冻得通红;奶奶为了让葵花上学卖掉了所有嫁妆;葵花为了奶奶,独自一人去江南捡银杏叶,可没能挽回奶奶的生命……

在这本书里,我收获了很多。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青铜和葵花一样勇于正视现实,承受痛苦。凡是欢乐与痛苦不可兼得的人,亦不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离开人世的甜蜜。

在大自然中,哪一件事物不是经历了磨难才获得快乐的?蝴蝶又何尝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蜕变才成蝴蝶的?一块石头,在一道道打磨与工序下,终于成为了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认识到了痛苦的价值?又有多少人因为挫折而萌发了轻生的念头?有一则报道说,一名学生因为作业没有写完,被老师批评了,这名学生便因此轻生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现在的孩子经受不住苦难与挫折,只接受幸福与快乐,而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风雨来临,我们又能否经受住呢?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正如葵花的人生一样,充满坎坷。只有经历过挫折与苦难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而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放下书,仿佛又看见了青铜与葵花手拉手漫步在芦苇丛中的情景,他们曾经一起哭,一起笑……

青铜葵花读后感4

在这个假期中,《青铜葵花》一直陪伴着我。

《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干校女孩葵花和一个乡村男孩青铜之间发生的几个感人心扉的故事。干校女孩葵花在2岁时失去了妈妈,又在7岁时不幸失去了爸爸,最后寄养来到了青铜家,成为乡村男孩青铜非血缘的兄妹。

青铜在一次火灾时变成了哑巴,处处被人嘲笑,家境清贫,但他却不自卑,把女孩葵花当是自己的亲妹妹,十分关爱,一家人快乐地生活。为了给葵花好的生活,青铜和他的家人用尽自己的努力,让葵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最后,当葵花又要被干校接回去时,离别时男孩青铜竟然发出了声……

我合上书,发现自己早 ……此处隐藏1965个字……钱,就为了能够摆脱苦难,以后过上好日子,因为他们坚信风雨过后必定见彩虹。

上学是青铜的梦想,但他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他卖掉脚上穿的芦花鞋,赤脚走在雪地里,就为了多攒钱让妹妹照相;他制作了萤火虫南瓜灯让妹妹晚上学习用;他整晚把妹妹驮在肩膀上让她看马戏;他在水泊里蹲守一整天捕到野鸭,为妹妹补营养;他制作了漂亮的冰项链,让妹妹在表演节目时更漂亮。

我被青铜所感动着,他和葵花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却处处关爱着这个妹妹。看看青铜再想想我自己,我真有点惭愧,我比表弟大四岁,姥姥总是告诉我说:“你和弟弟是最亲的小哥俩,家里就你们两个孩子,离开了我们,你俩就是最亲的,你要对弟弟好,要让着弟弟。”但我却总把姥姥的话当“耳旁风”,不想让着弟弟,有时还故意和他作对,认为凭什么处处都得让着他,甚至还认为姥姥是偏心。看过这本书后,我一定要向青铜学习,以后好好带着弟弟玩,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好吃的不再和他抢着吃,再也不嫌他烦了。

和青铜葵花相比,我们的生活可真是美好,青铜因为家里穷而上不了学,而我们除了上学学知识以外,想报什么特长班,爸妈都能够满足我们,当学校有活动时,女生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男生收拾得帅帅的,不会象葵花一样表演节目时,没有漂亮的新衣服,要穿一件用妈妈的衣服改过的,没有银项链,要戴一条用冰做成的项链。看看青铜葵花,再想想我们自己,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感动,明白了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青铜葵花》这本书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8

当我翻开《青铜葵花》,记忆中的童年也随着文字,慢慢浮现在我的眼前。

葵花田,打谷场,茅草屋,游船码头……贫穷但是朴实的大麦地村就是这样,宁静而安详。青铜、葵花两兄妹的家就在这里,在这片安静而贫瘠的土地上,这对兄妹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哪怕在极其困难的岁月中,他们也会微笑、乐观地去面对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难,坚强地走下去……

此时的我,也早已陷入对童年的回忆之中。还记得,我童年时的鸣鹤古镇也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有着宽阔的打谷场,茂密的树林,波光粼粼的湖水,还有那停泊码头的悠悠小船……童年的画面总是这般美好,奶奶会牵着我的手,在幽深的小巷里漫游,滴答滴答,听着雨点敲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记忆中,奶奶还会划着船桨,带我在白洋湖的芦苇丛中游荡,夕阳照在湖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古镇的旧瓦片房中,奶奶会在厨房中,用她的双手做出我最爱吃的菜肴,那扑鼻的香味至今还留在我脑海中……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的忧虑和烦恼也随之增长,忙碌的学习、繁重的作业如影随形,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如童年的古镇般,消失的无影无踪。昔日幽静的鸣鹤古镇早已变得热闹而又繁华,就连夜晚,也处处闪耀着五彩的灯光,也处处充满了喧闹的说话声。漫步古镇,我总觉得古镇少了一种记忆,一种我童年记忆的味道,那是幽静而又祥和的芬芳。

可是时光流逝,一切注定都在变化之中。我知道,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但迎接我的,将是全新的精彩纷呈的少年时代。也许它会比童年时代更加的忙碌、更加的紧张,但它的天空也会更加广阔、更加高远,而我能做的,便是磨砺我的翅膀,期待有一天我能飞得更高更远!

此时的我,也像青铜,葵花两兄妹一样乐观期待,满怀希望,我相信自己能走向一个更加精彩的少年时代,我也相信鸣鹤古镇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幽芳中开出一朵繁盛的花!

青铜葵花读后感9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写的的一本书《青铜葵花》,当我读完书的最后一页时,我心情特别地激动,就像一个小兔子在我心头跳个不停。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青铜的哑巴男孩和一个叫葵花的女孩的故事。一个很偶然的机缘,让农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成为了以兄妹相称朋友。从那以后他们俩就在一起长大,一起走过许多坎坎坷坷。可就在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她找回了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作者挥动笔毫,将大麦地人的贫穷和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记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面对饥饿来临时的一种良好心态。大麦地在经过蝗虫的攻击后,变得死气沉沉,粮食变得所剩无几;在经过洪水的侵略后,房子变得面目全非。这些的灾难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一次的打击和考验。而在面对这些考验时,他们能去芦苇荡里寻找芦根来吃;他们能够在自己家的小水滩中捕捞鲤鱼吃;在苦难来临时,他们能去乐观的面对,他们依然能在逆境中奋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大鱼大肉伺候着,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在面对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挫折后,有些人只会怨天尤人,只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平,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在绊倒的地方爬起来。与那些穷苦的大麦地人来比,那些人只是比他们更胆小,更懦弱!

其实,挫折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写照,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挫折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要关卡,也是我们人生中的考验,就像美丽的宝石必须要经过提炼和发掘,才能让他本身发射出耀眼光芒。挫折的背后就是成功,是挫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考验,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从书中我也明白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道理,以后我要多读些有着人生哲学的书,它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变得丰富多彩!

青铜葵花读后感10

青铜,一个不会说话,爱护妹妹的男孩;葵花,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个印象。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已深深记住了这对兄妹,也记住了大麦地,记住了书中人情的冷暖,记住了患难中的真情,记住了纯厚的兄妹之情……

我感动葵花丧父后,由青铜一家收养,他们一家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葵花。家里虽穷,但为了让葵花过得好些,全家省吃俭用。特别是青铜,这个从小就是哑巴的男孩,更是比任何人都要懂得去疼爱这个来自城市的妹妹。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把自己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并且每天接送妹妹放、上学;在漆黑的夜晚,青铜提着自己做的南瓜灯,陪在妹妹身边为妹妹照明写作业。当马戏团在大麦场表演时,为了让妹妹看清楚马戏表演,他让妹妹坐在他肩头,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一直坚持到表演结束。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青铜为了让妹妹有一条表演节目需要的银项链,特意用冰凌做了一串晶莹剔透“银”项链。

我更加震撼,他们全家面对困难时毫不气馁。蝗虫曾让他们揭不开锅,青铜就带着妹妹去采芦根来填饱肚子;洪水曾让他们失去了家园,青铜跟随爸爸一起割茅草,建起了“金”茅屋;寒冷曾让他们冻得发拌,奶奶为他们采来了棉花,做成了棉袄。

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毫不气馁的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曾经有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当他的妈妈得了精神病的恶耗传入他耳朵时,他没有退缩,而是一边努力上学,一边照顾自己的妈妈,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靠着一股顽强不认输的斗志,这个山区男孩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妈妈在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病也慢慢好转了。

《青铜葵花》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在逆境中应该怎样去生存,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怎样去笑对人生……

《青铜葵花读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